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首页
  • 研究所概况
    • 研究所简介
    • 联系我们
  • 新闻动态
  • 学科建设
    • 学科动态
    • 人才培养
  • 师资介绍
  • 科研成果
  • 学术论坛
  • 理论研究
  • 学术资源
    • 法规库
    • 案例库
    • 经济法论著
  • 校友风采
  • 分享 | 薛亦飒:公司契约论的结构修正:以去中心化自治组织为分析对象
  • 通知 | 2019年下半年武汉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法学院经济法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 活动预告|| 武汉大学经济法研究所经济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第37期预告
  • 通知 | 关于召开湖北省法学会商法研究会2018年年会的预通知
  • 预告 | 武汉大学经济法研究所经济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第34期预告
  • 武汉大学经济法研究所经济法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通知
  • 武汉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法学院 2017年春季经济法法学硕士研究生答辩安排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
  • 熊谋林:三十年中国法学研究方法回顾——基于中外顶级法学期刊引证文献的统计比较(2001-2011) 2014-07-17
  • 罗培新:后金融危机时代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之完善 2014-07-17
  • 罗培新:科学化与非政治化:美国公司治理规则研究述评 2014-07-17
  • 罗培新:美国金融监管的法律与政策困局之反思——兼及对我国金融监管之启示 2014-07-16
  • 彭冰:构建针对特定对象的公开发行制度 2014-07-16
  • 蒋大兴:被忽略的债券制度史——中国(公司)债券市场的法律瓶颈 2014-07-14
  • 单飞跃:宪法政治场景中的金融危机干预 2014-07-11
  • 胡凌:网络安全、隐私与互联网的未来 2014-07-11
  • 王全兴、谢天长: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整体推进论纲 2014-07-11
  • 刘水林:反垄断法的挑战——对反垄断法的整体主义解释 2014-07-11
  • 单飞跃:中国经济法部门的形成:轨迹、事件与特征 2014-07-11
  • 刘志云:赤道原则的生成路径——国际金融软法产生的一种典型形式 2014-07-11
  • 徐澜波:我国宏观调控权配置论辨正——兼论宏观调控手段体系的规范化 2014-07-11
  • 甘培忠、周游:我国公司法建构中的国家角色 2014-07-11
  • 郑尚元:社会法的定位和未来 2014-07-10
  • 董淳锷:公司法改革的路径检讨和展望:制度变迁的视角 2014-07-10
  • 王红一:对银行经营者行为进行商业判断的标准问题 2014-07-10
  • 谢晓尧:消费者:人的法律形塑与制度价值 2014-07-10
  • 杨小强、吴玉梅:增值税法中的第三人考量 2014-07-10
  • 岳彩申:民间借贷的激励性法律规制 2014-07-10
首页<<1...3334353637...106>>尾页 106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4 武汉大学经济法研究所

Baidu
map